这是一架外形独特的轰炸机。
采用的翼身融合的飞翼结构,相当机身的中间部位明显向上隆起。其中部是串列布置的两个标准尺寸弹仓,在弹仓的两侧是发动机舱。弹仓前面是突出前缘的驾驶舱,而且这也是整架轰炸机上,唯一显得稍微有点突兀的地方。在驾驶舱侧后方,机翼的上表面是用栅栏遮挡的发动机进气口。发动机的喷口设置在后缘上方,机身挡住了喷口,机翼后缘与机尾完美的融合为一体。
从上往下俯瞰,这架轰炸机就像一个在中间转折部位安装了一根木棍的回旋镖。
只看气动布局,最为突出的地方,其实就是完全取消了尾翼。
不但没有水平尾翼,就连垂直尾翼都取消掉了。
为了控制方向,设置了一套有20多个操作面,也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襟翼与副翼控制系统。
其实,这也是该轰炸机最独特的地方,或者说设计时遇到的最大难题。
没有垂直尾翼,不止是航向控制困难,还存在无法保持航向稳定性的问题,从而使飞机变得难以驾驭。
在很多飞机上,为了保持航向稳定性,不但有垂直尾翼,还会加上一块或一对腹鳍。
哪怕轰炸机不是战斗机,不需要进行剧烈机动,也需要稳定飞行。
只是靠襟翼与副翼控制航向,并且通过调整气动操作面保持稳定,那就只能在飞控系统上下功夫。s11();
关键就是飞控系统。
“战
。
按空军的理论,只要空中打击的力度足够强大,通过轰炸摧毁敌人的基础设施,就能在不打地面战争的情况下取得胜利,至少能逼迫敌人投降,最大限度的降低在战争当中遭受的伤亡。
波伊战争结束之后,空军提出的这套军事理论,在帝国内部大受推崇,还左右了帝国的军事建设。
要说的话,战后的第三次军事改革就与此有关。
也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,才有了“轰
失了上百架战略轰炸机。
要说的话,这几乎给战略轰炸机判了死刑。
超过1%的损失率,在全球大战当中,根本就承受不起。
不止是轰炸机非常昂贵,如果飞行员的阵亡率太高,等到轰炸机生产出来,恐怕都没有飞行员能驾驶升空。
其实,也就是这些现实问题,倒逼帝国空军寻找提高轰炸机生存率的办法。
在进行了几次不太成功的尝试后,帝国空军总算找对了方向。
要说的话,“攻
听张家正这么一说,李天凌立即锁紧眉头。
想到这里,李天凌偷偷叹了口气。
关键,意义也更加巨大。
显然,没有时间让李天凌去掌握驾驶“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