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当然了,鹰在野外遇到同类也干仗!”“那行,听你的!”......爷俩就在门口外面,一人架着一架鹰,聊会天,然后听会儿广播,等过了晌午,街面上人多了起来,不少前街上看热闹的小孩儿过来看鹰。孩子多了格外闹腾,闯脸的效果自然而然就达到了。当天傍晚,文东回到家里的时候,这架大青鹰的状态,比下午出门的时候就明显强了许多。经过晚上熬鹰,第二天一早再早起,鹰脑袋上的细毛也都彻底张开了。接下来的两天时间,文东下午都没有补觉,而是坚持在街面上给鹰闯脸,期间配合下麻轴,训练叫远。在第三天的时候,大鹰的状态彻底出来了。出了相可以下地的大鹰,有四句非常形象的谚语可以形容它的外在表现。正所谓,头似松塔、眼赛芝麻,裆毛盖爪、尾巴耷拉。解释成白话文,鹰脑袋上的细碎羽毛,全都好似松塔似的炸开,一双眼睛瞳孔眯起好似芝麻。裆部的羽毛蓬松开,将下面的爪子彻底盖住,而尾巴,则拧成一根棍儿,垂直向下耷拉在那里。这样的生鹰,经历前期的熬鹰举架闯脸之后,跟鹰把式的亲和度已经拉满,不再有任何的惧怕。膘情适中,狩猎的欲望也被毛轴给勾了起来。等端着下了地,一双眼睛杀气腾腾,说不出的凶悍。为了给大鹰成鹰,今天文东特意没有跟大春儿一起上山放鹞子,而是约上了大春儿的老爹杨叔。在文东的要求下,杨叔手里的鸡鹰也没带,只架着这架大青鹰就出了村子。逮天跟逮地,也是有区别的。大鹰的主要猎物是跳猫,也就是野兔。好多人有种误区,总觉得山区的野兔,都在山上待着,其实这说法大错特错。野兔这种东西,其实更喜欢在村子周围活动。尤其是山下,靠近聚居区的荒滩缓冲地带,野兔的密度远比山上要多得多。今天给大青鹰成鹰,文东的想法也很简单,就在村后的小菜园周边转悠转悠,十有八九就能把这活儿给干了。只见他单手架着鹰,左手拿着一根一米半左右的木棍儿走在前面,旁边杨叔也拿着一根棍儿,走在侧面。爷俩一边走,一边敲打脚边的荒草棵子。赶杖的路数,其实跟刚入秋那会儿逮鹌鹑有点类似。一连走出了百十米,也没赶出一根毛来,杨叔疑惑问道:“小东,你说这片菜园子附近就有跳猫,咱也没见着啊?”文东笑着抿抿嘴:“这才百十米,就算有也不能那么容易就遇上啊!如果跳猫这么厚,菜不早就被吃光了!您往路边的陇堆儿沟子赶赶试一下,发现兔子立刻喊猫站在原地别动!”“行,我试试看!”杨建业立马朝着侧面快走了几十步,然后抡起小棍儿,敲敲打打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