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    护眼关灯

第219章 (第1页)

旭日东升,一辆省城牌照车,停在了红岩村村口。

温莞一行人早已候在那儿,李支书站在最前头,见车停稳,立刻一个箭步迎上去。

车门打开,走出来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。

李支书赶紧伸出手,脸上的皱纹堆成了花。

“陈教授,您好,我是红岩村支书,我姓李。可算把您给盼来了,这一路颠簸,辛苦您了!”

“不辛苦,你好,李支书。”陈教授客气的回应着。

温莞也赶紧上前,打招呼:“陈教授,累不累?要不要先去村部喝口水歇歇脚?”

“不歇了,还是先去山上看看!我这心里惦记着那片红土地呢!”

“哎,好!教授,您往这边请!”李支书见状,连忙到前面引路,脚步轻快得像是年轻了十岁。

一行人沿着山路向上走。

陈教授步子迈得很快,丝毫不见疲态,时不时蹲下身,抓起一把泥土,在指尖捻开,仔细察看质地。

越往高处走,土壤的颜色越棕红。

“红,这土真红!”陈教授的眼睛也越来越亮。

到了半山腰的茶田,陈教授迫不及待地扑进了田埂间,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
“好啊,真好啊!这叶子颜色也好,枝干生的也强壮”

“这土质,典型的优质红壤,富硒指标肯定低不了,难怪能长出这么精神的茶树!”

李支书和几个老茶农一听这话,眼底藏不住的骄傲。

多少年了,他们守着这土地,知道它好,但这也是第一次从“大专家”嘴里得到认可。

“陈教授,您是说我们这茶树,真行?”李支书难掩期待。

“行,非常行。这地条件很好,具备做出高品质茶叶的天然优势!”

这话刚让李支书兴奋不已,陈教授却话锋一转,又让他立刻沉了神色。

“但是”

“有好料子,不等于能做出好茶。如果加工技艺不成熟,也是在糟蹋东西!”

所有人凝重起来,望着陈教授,等着他接下来的话。

陈教授放缓了语气:“依我看,村里目前最关键的问题,还是出在茶叶炒制上。我听说,现在你们炒茶,依旧是靠老师傅的经验摸索着来?”

李支书连忙点头:“是,是这么个老法子。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炒茶方式,祖祖辈辈传下来的,十个师傅能炒出十种味。”

“这就是症结所在!好原料,更要配上标准化的好工艺!”

“我不是说老手艺不好,而是老手艺得结合新科学,变成一套标准的方法。”

他一番话,说得李支书连连点头。

不愧是省城来的大专家啊,说话一套一套的

“那,陈教授,您看我们这还有救吗?”

“有救!当然有救!”

陈教授声音洪亮,带着鼓舞人心的力量。

“底子这么好,只要肯下功夫改进,前途光明!接下来几天,我就扎在你们村里,咱们一起把这片茶好好摸个底,一样样来!”

他看向温莞和李支书:“还得挑几个灵光的年轻人,我亲自带带,把关键技术传下来。光我老头子一个人会不行,得让你们自己人能接上手!”

这话如同给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。

李支书激动都结巴了:“哎!好,好,好全听教授您的!您怎么说,我们就怎么干。”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