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    护眼关灯

第1073章 现实之锚 (第1页)

与紫宸殿内那挥之不去的病气与空想氛围截然不同,蓬莱殿中弥漫的是一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务实气息。武媚并未沉浸于“总章”年号带来的虚浮荣光,对她而言,这更像是一个绝佳的行动信号和掩护。

她迅速而高效地利用李治专注于明堂规制、精力不济的空档,将权力的触角更深地扎入帝国肌理。一份份经过她朱笔批阅、或明确指示了处理意见的奏疏,以惊人的效率从蓬莱阁流出,发往中书、门下乃至六部执行。许多官员发现,涉及官员升黜、赋税调整、工程营造等关键事务的决策,越来越频繁地源自皇后的“建议”,而陛下往往只是颔首认可。

‘’“总章”?陛下欲总章万物于明堂,本宫便替他总章这世间俗务于案头。‘’武媚放下又一封批阅完毕的吏部铨选文书,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峭。她清晰地感受到,那名为“二圣”并尊的政治格局,正随着李治的病弱与她自身的强势,从名义迅速走向实质。

然而,权力的扩张并未让她感到全然安心。前番金山之战,薛仁贵那如有神助的“洞察敌情”与超凡战力,如同一根细微的刺,始终扎在她心头。那道来自海外华胥、属于东方墨的隐秘阴影,让她无法对任何超乎掌控的力量掉以轻心。

‘’薛仁贵这把利刃,用则用之,却不可不防。尤其是……若其锋芒背后,真有另一只手的牵引。‘’她沉吟着,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。

一个更为庞大、也更为隐秘的计划在她心中逐渐成型——她需要构建一套完全独立于现有军政体系、只效忠于她个人的监察与制衡网络。这套网络不仅要能监视薛仁贵等边军大将的动向,更要渗透到军队的中下层,确保任何潜在的风险苗头都能被及时察觉、扼杀。她开始物色绝对忠诚且能力出众的人选,准备在“体恤功臣”、“协理军务”的幌子下,悄然铺开这张大网。

同时,她的目光也未曾离开过东宫。

李弘病情的持续好转,在带来母亲欣慰的同时,也带来了政治家的审慎。一个日益健康的成年太子,是国本稳固的象征,但也可能成为汇聚各方势力、挑战她权力的新中心。

‘’弘儿天性仁孝,然耳根亦软。需得让他明白,谁才是他最可依靠、也最应听从之人。‘’

她加强了对东宫属官的“建议”力度,确保其中关键位置都由她认可或能施加影响的人占据。她更频繁地召见李弘,嘘寒问暖之余,也不忘以“母后”的身份,对他阅读的书籍、接触的人物、乃至对某些朝政事件的看法,进行看似随意却饱含深意的引导。她要确保太子的思想和政治轨道,始终在她的掌控范围之内,避免其被任何试图绕过她的势力所影响。

“总章”的年号,在李治那里是梦想的舟船,在武媚这里,却成了稳固权力的“现实之锚”。她以此为契机,一方面更深入地攫取实权,另一方面,也在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、来自军方、来自太子、乃至来自海外的一切挑战,编织着更为周密牢固的防护网。梦想或许飘渺,但权力,必须牢牢握在手中。蓬莱殿内的灯火,常常亮至深夜,映照着她伏案疾书或凝神思索的身影,冷静而坚定,如同这帝国夜幕下,最清醒也最危险的掌舵者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