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那地方,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,比田埂上的野草还密实。
其中有一条,走夜路的人尤其要牢记:
荒郊野外,三更半夜,要是听见背后有人喊“借个火”,点烟也好,照路也罢,千万不能回头,更不能把火种递过去。
老人们说,那深更半夜在野地里游荡的,未必是人。
你回了头,泄了肩头的阳火,它就可能趁机贴上来;你递了火,就等于和它结了“阴契”,它就能顺着那点火光,一路跟你回家。
跑长途的货车司机大刘,常年在外面跑,对这些神神叨叨的规矩,向来是嗤之以鼻。
他仗着年轻火力壮,又开着钢铁大家伙,觉得什么牛鬼蛇神都得靠边站。
这天夜里,他送完一车货,急着赶回程,抄了近路,拐上了一条年久失修的老省道。
这路一边是黑黢黢的山林,一边是乱石滩,路灯早就坏了个精光,只有他车头两盏大灯,像两把利剑,劈开浓得化不开的黑暗。
开了不知多久,车子突然“吭哧”几声,猛地一顿,熄火了。
“妈的!”
大刘骂了一句,下车检查。
是油路出了毛病,三更半夜,前不着村后不着店,只能自己动手。
他拿出工具箱,借着手机微弱的光亮,趴在车底下捣鼓。
山里的夜风,又冷又硬,吹得他直打哆嗦。
四周寂静得可怕,只有风吹过乱石缝隙发出的呜咽声,像是无数人在低声哭泣。
就在这时,他忽然听到一个声音,飘飘忽忽的,从车尾后面的黑暗里传过来:
“师傅……借个火……”
那声音干涩、沙哑,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疲惫和阴冷。
大刘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手里的扳手差点掉地上。
这鬼地方,怎么会有人?
他想起老辈人说的“借火”禁忌,头皮有点发麻。
他没敢回头,也没吭声,只是加快了手上的动作,想着赶紧修好离开。
“师傅……行行好……就借个火……点根烟……”
那声音又响了起来,比刚才似乎近了一些,仿佛就贴在他车尾后面。
大刘浑身的汗毛都立了起来。他咬咬牙,依旧不回头,闷着头拧螺丝。
“唉……”
那声音叹了口气,带着浓浓的失望,随即,大刘听到一阵极其轻微的、像是脚拖在地上走的“沙沙”声,绕过了车尾,似乎往副驾驶那边去了。
大刘的心提到了嗓子眼,冷汗顺着额角流下来。
他死死盯着车底下的阴影,耳朵竖得老高。
“沙沙”声在副驾驶门外停住了。
然后,是“笃、笃、笃”三声,极其缓慢、像是用指关节敲击车窗玻璃的声音。
大刘猛地抬头!
透过副驾驶的车窗,他看到一张脸,贴在玻璃上!
那是一张怎样的脸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