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    护眼关灯

第86章 太史慈至孝义两全 (第1页)

暮春的邺城,漳河水泛起粼粼波光。一骑风尘仆仆的快马自南门疾驰而入,马背上的骑士身形矫健,腰挎雕弓,虽满面尘土却难掩英武之气。他勒马在招贤馆前,仰望着匾额上唯才是举四个鎏金大字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。

来者何人?守门卫士上前询问。

东莱太史慈,特来拜见大将军。骑士翻身下马,声音洪亮中带着几分急切。

此时的大将军府内,袁绍正与几位谋士商议青徐局势。荀谌快步走入,低声道:主公,太史子义到了。

袁绍眼中精光一闪,放下手中的文书:终于来了。速请太史老夫人到正堂。

田丰微微皱眉:主公是否太过重视此人了?不过一介武夫......

元皓此言差矣。袁绍摆手打断,太史子义之名,青徐谁人不知?其勇可比吕布,其义不输关张。若能得此良将,胜得千军。

太史慈被引至大将军府正堂时,只见袁绍端坐主位,两侧谋士如云,却不见母亲身影。他心中忐忑,强自镇定地行礼道:东莱太史慈,拜见大将军。

袁绍仔细打量着这位名震青徐的勇将,但见他身高八尺,虎背熊腰,眉宇间既有武人的英气,又不失士人的儒雅,果然名不虚传。

子义远来辛苦。袁绍温言道,令堂一切安好,正在后堂歇息。

太史慈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激动,但仍保持着礼节:慈听闻家母蒙大将军相救,特来拜谢。不知能否......

话未说完,后堂传来一声颤抖的呼唤:我儿!

太史慈猛地转头,只见母亲在侍女的搀扶下快步走来。母子相见,太史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,哽咽道:母亲!不孝子来迟了!

太史老夫人老泪纵横,扶起儿子:快谢过大将军!若非大将军相救,我们母子此生恐怕再无相见之日!

太史慈转身向袁绍深深一揖:大将军救母之恩,慈没齿难忘!

袁绍连忙扶起:子义不必多礼。令堂在邺城这些时日,我们都以长辈之礼相待。说着指向一旁的荀谌,此事多亏友若先生细心安排。

太史慈又向荀谌行礼,却被拦住。荀谌笑道:子义要谢,不如谢谢张儁乂将军。是他从黑山贼寇手中救出令堂。

这时,太史老夫人又道:我儿,你可知这些时日,大将军不仅派人医治为娘的旧疾,还特意找了东莱的厨子,就怕为娘吃不惯北方的饮食。

太史慈闻言,虎目含泪,再次向袁绍行大礼。这一次,袁绍没有阻拦。

就在众人感动之际,田丰突然开口:听闻子义与孔文举相交甚厚,如今孔融仍在青州,子义此来,莫非还要回去?

这话问得尖锐,堂内顿时安静下来。所有人都明白,这是在试探太史慈的真心。

太史慈不慌不忙,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:此乃孔北海亲笔信。信中言明,既然家母在河北,他支持慈在此尽孝。

袁绍接过书信细看,果然是孔融笔迹。信中不仅同意太史慈留在河北,还盛赞袁绍招贤纳士的胸襟。

太史慈又道:慈此来,确实还有一事要禀明大将军。

他讲述了一段往事:去年此时,他奉孔融之命向刘备求援,曾与刘备有一面之缘。当时刘备对他颇为赏识,曾暗示若有机会,希望他能相助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