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丽使臣聚集在京侨民、学生到威国公府前控诉,双方发生冲突。其中一个年迈的使臣突然冲向国公府持刀亲卫,那亲卫拔刀本是震慑,一时收刀不急酿成血案这一下可掀起轩然大波。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,何况高丽是我朝藩属国,年年朝贡。虽然有不臣不恭之举,朝廷也派兵去讨伐了,怎么能再杀其使臣其他各藩属国的使臣唇亡齿寒,也都就此事向鸿胪寺提出严正抗议,大夏使臣趁机再次要求顺天府交出凶一时之间,鸿胪寺和顺天府衙门都一片水深火热。王玢目睹了威国公府前的闹剧,回去后上书皇帝:高丽距离京城不远,在京侨民众多,为防动乱,须命五城兵马司加强戒备、严防高丽侨民串联,杜绝聚集事件;另外,北军征高丽应速战速决、不宜再拖皇帝见奏深以为然,很快批复下去,并派东缉事厂太监及兵部右侍郎到高丽督军,年前平定高丽威国公则上奏请罪并自辩:高丽山地众多、地形崎岖、天气严寒、民风彪悍……且是我朝藩属国,北军顾忌文化同源,不忍伤其百姓,故而进展稍慢。臣没有处理好使臣闹事,是臣的疏忽,请陛下赐罪。口口声声说请罪,字里行间却全是说高丽难打。姜丰主政内阁,以首辅之名直接向锦衣卫发难,也相当于朝皇帝发难。这是相权和皇权之间的抗衡,从古至今,权臣和皇帝的博弈一直如此,除非皇帝能专权独断,否则不可避免。虽说无约束的皇权,对国家来说也是危险的。但身为皇帝,谁喜欢约束呢皇帝沉吟半晌,突然笑道:“王爱卿实乃朝廷栋梁!朕明白了。”王玢:…还讽刺我,现在又成栋梁了。当皇帝的都是如此善变的吗不久,皇帝回复姜首辅:锦衣卫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,如今天下说太平却未完全太平,仍是外敌环伺,正东西两线开战呢。说锦衣卫已不合时宜,是否言之过早?要想撤销锦衣卫,起码等天下真正平定之后朝臣私下议论:“陛下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,姜首辅热衷于开疆拓土,陛下就以海外未定为由不撤锦衣卫。不知首辅大人要如何应对。”“听闻是王御史给陛下的对策…王御史对陛下真是忠心耿耿。”可不?明摆着撤销锦衣卫可增加督察院的势力,王玢却反对撤销锦衣卫。15730件